不論是誰什麼時候來到這兒都會被一個不規則形狀卻具有水平「屋頂」的石頭給吸引住;這是1904年建立的山屋所在地,現在作為冬季山屋。就算是在這露宿也沒有什麼大問題。這樣的結構跟台灣早期獵人所選的獵寮是非常接近的:運用最少的資源(其中包含體力)與自然共處。現代化的山屋就距離在這「舊」或冬季山屋約莫70公尺處,是由法國阿爾卑斯俱樂部夏慕尼分部勸募而來,最早落成在1932年。
Photo Credit: Wiki
這間山屋位置是等同於於海景第一排或聆聽交響樂中的包廂:絕佳視野!而所吸引目光的正是 Talèfre 花園(法原文:Jardin de Talèfre,音譯:塔雷夫雷花園)。同名的塔雷夫雷冰川是白朗峰冰川之一,在小冰河時期時是與 Leschaux冰川 合併,與Tacul冰川一起形成了Mer de Glace(中文字義:海之冰川,法國最大的冰川,冰川區內部有開發成休閒娛樂場所。)。如今,塔雷夫雷冰川 與 Leschaux 冰川群分開,並在海拔2300米的地方結束,在 Couvercle山屋 下面。而圓圈中心的一個岩石小島正是 Talèfre 花園。早在18世紀早在18世紀,Jean-Antoine Linck 等畫家和 Astolphe de Custine 等作家就曾經在這花園裡面遊覽(馬勒也曾經在阿爾卑斯山區閒晃唷!)。除了花園可以欣賞之外,該山屋也是攀登 Talèfre群峰的必經路線,還有知名的:aiguille Verte。可別以為山屋只是攀登者(alpinistes)專用,他也還是夏季健行者(randonneurs)的熱門路線!
不要以為畫家跟作家都可以上去了,路線肯定不是很難?胡亂小編研究了一下,這路線要帶隊上去嚮導比最多可能只能一比三喔?(好吧,是胡亂小編太弱了!只能一比三或更低)從Montenvers纜車站終點站出發,必須沿著海之冰川(或冰之海)(Mer de glace)穿越冰河裂縫和冰川表面的洪流(具體想像是想像大浪被冰瞬間凍結的畫面,而那一個浪就是我們要越過去的「起伏」) ,最後還要再爬上Les Egralets 垂直梯子。經過這些努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看見了山屋似乎是一種最後的心靈支撐,還要再往前走一下(山友與嚮導騙人的話語),獎品似乎才會垂手可得!但其實真正的獎品正是眼前一幅全景的阿爾卑斯山嶽圖,還有傲然於山嶽之上白朗峰;眼下正是塔雷夫雷花園。(話說18世紀的藝術家也不容易啊!連這樣的攀登也是要會啊!)
Photo Credit : passionrando.fr
上圖為畫家 Jean-Antoine Linck 的作品,圖片來自:National Gallery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