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離。山友因誤解而損失?

我們都用誤解方式在解讀我們的世界,因此發生損失也是一種很合理的結果。

人們都會誤以為考上台大的人都是聰明的!這種認知嚴重是個誤解。換一個問題問,大家都會立馬「頓悟」自己有多麽傻!

考上台大是錄取考試分數高的還是智力測驗分數高的?(當然跟選填志願順序也有關係)

而且智力測驗高的,也不見得是聰明的。費曼就是那個智力測驗不高的,但費曼不聰明嗎?

那麼關於登山、健行、戶外活動,第一個要素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回答安全?這也是還差得遠!是風險控管。因為風險控管好,才有所謂安全完成這一個任務。因此沒有回來的,我都會覺得風險控管沒做好!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有時候運氣比較差,就是真的沒有回來,但誠如我常說的: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犯錯的機率。因此如果沒回來,我還是會說風險控管太差。

以果果今年(2021) 攀登為例,為什麼決定折返?至少知道這消息時,我內心知道果果活著回來的機率顯然高過再去攀登第二座之後才回來。

戶外活動(登山、健行)也一樣,風險沒控管好,人都還沒活著回來,怎麼繼續爬山。

最妙的是我們把繼續登山跟生命擺在眼前做選擇時,大家都會選生命,可是真實情況是?大家都誤以為選擇了生命就可以繼續登山,卻不知選擇了生命是要付出多少努力與做多少功課。

商業隊伍導致有人沒回來呢?!雖然很不想這樣說,但就是風險控管沒處理好;回來了極可能是倖存者偏差,沒回來反而是正常,除非「領隊」、「嚮導」,甚至經營者有換過,才有可能將之前沒處理好的風險處理好。

現在我想討論「限制風險」。以果果今年攀登為例,作為「決定」折返,就是一種「風險限制」,運用可以確定的計畫(折返),來面對或轉嫁不確定的事宜(繼續攀登)。

前兩天部長在早上十點左右提出雙北準三級,以及後來的雙北三級政策(計畫),藉以「限制」住傳染鏈的延伸,不也是風險限制嗎!(而且還限制的超巧妙。仔細端詳部長的用字遣詞,就可以理解到部長在超前面的。)

而至於出事的商業隊伍,還在出隊,也還有人參加,其實就是誤解了出事的不是我;哪會這麼剛好又出事。既然沒限制住風險,那再發生喪命或山難是日常。

如果您跟著我們的隊伍平安回來覺得很理所當然;甚至沒看到我們的價值,那對我們是最大的恭維!表示我們已經把很多事件在變成風險前就處理好讓您渾然不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