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職業嚮導,偏偏這些嚮導都是一再發生山難卻死客人的嚮導根本不懂什麼是風險。
風險是可能發生的傷害或損失事件比真實發生的情況多很多。風險是不確定、不知道的比確定、知道的多很多,而且真正發生的只有一種。(這一種不一定是知道或不知道,確定或不確定)。
如果雪訓只是把隊員從傳統路線登頂完成再下山,這樣就稱之為雪訓,那這樣的課程與教練,會不會太單一情境了?或是告訴隊員頂多或大不了只是退費,先生/小姐,會不會太一廂情願的以為荒野就真如您所願頂多只是?大不了、只是?真實情況往往是「您的以為」只是剛開始而已!(白話文,我在講騎單車的時候,聽者以為只是通勤用,偏偏我在講的已經是橫越沙漠)
我敢斷言,若干年前的馬博雪季就是這樣!甚至很多商業隊伍也是同出一徹!我曾經問郭熊為甚麼備這麼大量的腎上腺素(因為是熊要用?誤)。他說因為我模擬大量隊員被蜂蟄;我問過小黑為什麼隊員數跟嚮導比是四比一,甚至三比一,小黑說:風險分散;泰域更不用提了,他每次假想的情境,複雜到我都要用矩陣一一條列處理每一個要怎麼應對。這些人,他們思考的模組不是「只是」、「大不了」,而是有沒有是我沒想到的?我要怎麼分散、轉移風險!
絕多數的嚮導或商業隊伍,山難總是一而再再而三降臨在他們身上,並不是因為量大之後山難必然發生,而是因為風險這個議題,他們從來沒有好好處理過!遇上了是正常,沒遇上只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