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皇室山屋 :Refuges royaux

在阿爾卑斯山區中的山屋中也有很多是以皇室或王宮貴族的名字命名(這概念跟華文世界有點不同,但又有點相通),雖然這往往只是一個時代對 “偉大” 的崇敬、悼念、警惕;不過確實有些人的德性、事蹟擁有充分的理由讓世代更迭之際得以流傳,當然也不乏因應時代而更名的山屋。台灣在日治時期,駐在所(極可能是現在的山屋)的名稱通常不會是以人名出現,通常也是用一種很意象的名稱取而代之,如大小鬼湖縱走路線上之一的遙拜池(追思日本天皇,卻又不以日本天皇為名)。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台灣當時是為殖民地的關係(地位不同,可能帶有歧視的意涵。),不過巧妙的是台灣土地上的山頂,日本人卻會用日人的名字命名;而歐洲卻少用人名作為山頂之名(少而已,不是沒有);另觀國民政府用中正紀念堂、中山堂就會是另外一個例子,而這些地方都不在山上。但不管是否用皇室貴族名字或其他人名為山或山屋名字,在在都顯示出山都跟日常生活或當時時代背景息息相關,這是指歐洲跟日本。

Kaiserin-Elisabeth-Schutzhaus 是南蒂羅爾(Tyrol du Sud)最高的山屋(3195米),紀念浪漫的皇后Sissi (或 Sisi)(1837-1898,中文翻成茜茜皇后,當時被譽為全歐洲最正的女性。有機會到其展覽的博物館看看就會知道皇后的好身材可不是天身麗質啊!也是花了很多時間訓練出來的),現在被稱為Becherhaus(這是德文,中文字義是杯子山屋)。

在這些「皇家」山屋中,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古老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ouis II de Bavière)*於1869年在海拔1866米的韋特施泰因山稜線上(massif du Wetterstein)上建造的沙肯阿爾卑斯山小木屋(le chalet alpin de Schachen)。他對城堡的狂熱、品味是西方(指的是歐洲、北美洲)眾所周知。由松木建造,大抵上靈感來自於瑞士的小木屋,執行上卻又與瑞士的小木屋相差甚遠。最亮眼的是土耳其沙龍房間佈局,且或多或少複製了蘇丹塞利姆三世的宮殿,與設置精緻的巴洛克風格和豪華的家具,擺設植物的種類取決於在喜馬拉雅山峰和熱帶叢林之間搖曳,更有中央噴泉。步行三小時就能到達的寧靜天堂裡。有趣的是除了搭馬車經過外,路德維希二世幾乎沒有走入山裡過。

註解:這三間城堡都出自於路德維希二世(Louis II de Bavière)的手筆: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結合了拜占庭式建築和哥德式建築的特色,應該只有童話世界之中出現過。一開始新天鵝堡的建築草圖是1868年由劇院畫家和舞台布置者Pocci和Christian Jank繪製。而實際上新天鵝堡不需要景觀的設計,因為路德維希二世在心中構思城堡的藍圖時,早已將城堡與當地天然景觀合而為一)、林德霍夫宮(Linderhof,洛可可的建築風格。主要是模仿凡爾賽宮的小特里阿農宮建造,花園中的金飾噴泉,並以希臘神話為繪畫題材。)、海倫基姆湖宮(Herrenchiemsee,位於基姆湖(Chiemsee)中,建造於1878年至1885年間。基姆湖(Chiemsee)中有三個島,分別是男人島、女人島和至今無人居住的香草島。路德維希二世在最大的男人島建造了一座宮殿,其風格仿效法國著名的凡爾賽宮路,卻有比凡爾賽宮更為華麗的鏡廳。

相較於路德維希二世狂蓋城堡,意大利第一任國王維克多-埃馬紐埃爾二世(Victor-Emmanuel II of Savoy,1820-1878年)是一位狂熱的獵人和登山家;且是首攀馬特洪峰主角之一。而國王的繼承者亨利伯特一世(successeur de Victor-Emmanuel, Humbert  Ier. )的太太瑪格麗特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當一個好媳婦(?)也在登山活動上付出了不少努力,爬上了羅莎山的Punta Gnifetti山頂(sommet de la Punta Gnifetti du mont Rose),為阿爾卑斯山區中最高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山屋舉行了落成典禮。

還有一位比利時皇室阿爾貝一世(1875-1934年,Le roi de Belgique Albert  Ier)也是一位「真」的登山家;阿爾貝一世很晚才發現登山的激情,而這樣激情讓他走過了阿爾卑斯山上一些最艱難的路線,甚至還「負責」了一些著名的首登;最後於比利時阿登地區(Ardennes)的Marche-les-Dames岩石上獨自攀爬時摔死。萊肯的城堡公園裡(Dans le parc de son château de Laeken),他建造了歷史上第一座人工攀岩牆。除了阿爾卑斯山和世界各地的幾座山峰(包括在他去世兩天後命名的夏蒙尼阿爾伯特山尖),還有兩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保護區。在Mont-Blanc山區,阿爾伯特一世山屋(2706米)是由比利時阿爾卑斯俱樂部修建的並且將這間山屋捐贈給了法國阿爾卑斯俱樂部;1930年,國王本人親自為其揭幕。在多洛米蒂山脈(Dolomites),雷阿爾貝山屋( le refuge Re Alberto ,H:2621M,)是由偉大的登山家蒂塔-皮亞茲( Tita Piaz)以其名字命名作為緬懷其昔日的同伴。